hth华体会网址app:
2025年3月17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应急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一家汽车零部件铸造加工公司开展安全检查。该企业因涉及熔融金属(有色)和重点监管的涉爆粉尘(铝镁)工艺,已被列入区级年度重点执法计划。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该企业存在铝粉尘随意堆放、铸造机防护缺失、防爆设备形同虚设等多项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安全“炸弹”已悄然埋下。
该企业厂房内,铝合金熔炼炉持续运转,打磨机作业声不断。执法人员核查发现,这家从事汽车零部件铸造加工的企业,自2024年5月开始试生产后,至今未完成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我们还在试运行阶段,等设备全装好后再验收。”该企业负责人面对询问时说。但根据该企业的用电数据,2024年5月试运行初期用电量仅8272千瓦时,到2025年2月已增至89067千瓦时以上,且连续数月保持满负荷生产状态,所谓“试运行”实际上早已正式投产。
执法人员回溯该企业项目建设历程,发现安全合规环节存在很明显断层。该企业于2022年12月成立,2023年6月取得项目备案证,同年11月完成安全预评价和设施设计的具体方案,2024年3月获应急管理部门出示的安全审查意见书。依规定,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是投产前的最后一道法定程序,但该企业自2024年5月完成部分设备安装后,未经验收即擅自开工。
执法人员此次检查共发现17项安全风险隐患,其中涉爆粉尘和熔融金属有关问题直接触及安全红线。
在该企业切割区,一袋铝粉尘被随意堆放在切割机旁,既未设置氢气监测装置,也未采取防爆措施。铝粉尘遇火源极易爆炸,此前已有相关案例且教训极为惨痛。
在该企业的熔铸区内,四立柱式低压铸造机在高温状态下运转,四周未设置任何防护装置。更严重的是,该设备需双人进行作业,但启动按钮却由单人单按钮控制,且操作侧缺少合型联锁装置。
“一旦发生意外,根本来不及紧急停机。”执法人员指出,熔融金属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若发生喷溅或设备误操作,后果不堪设想。打磨区的隐患同样严重,铁质工作台未采取防静电接地措施,使用的移动式插座和手持角磨机均不防爆,清扫工具竟是可能会产生火花的铁质工具。“依照国家标准,涉爆粉尘区域电气设备一定要符合防爆要求,金属工具引发的静电或火花都有几率会成为爆炸导火索。”执法人员指着隐患向该企业负责人认真说明。
“这些都不是小问题,而是能致命的大隐患!”执法人员现场摄录、照相取证后,对照《低压铸造机安全要求》《粉尘防爆安全规程》等国家标准,确认企业存在三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安全设施未经竣工验收合格即投入生产、安全设备安装不符合国家标准、未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面对证据,该企业负责人承认,2024年下半年因订单不足而拖延设施安装,2025年春节后订单激增,便抱着“先生产再整改”的侥幸心理满负荷生产,“以为只要不出事就没事,没想到这一些细节都违反了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和法规,结合江苏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新吴区应急管理局对该企业作出责令限期改正、合并处罚5.4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同步向企业负责人解读法规要求。
这起案件暴露出部分企业对“三同时”制度的漠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制度。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把风险消除在投产之前。
工贸企业尤其是涉及熔融金属、涉爆粉尘等高风险的企业,必须严守安全底线:建设前要开展安全预评价,编制符合规定标准的安全设施设计的具体方案;建设过程中要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投用前一定得完成竣工验收,未经验收合格坚决不能投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不能让安全管理只停留在台账上。
安全生产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筑牢每一道防线,才能守住公司发展的生命线。目前,新吴区应急管理局已将高危行业企业纳入年度执法计划,通过“清单式”检查、“穿透式”监管,严查未批先建、未验先投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