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hth最新网站:
美国之后,又有一个国家传出要对中国商品加征一定的关税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8月28日,据观察者网援引外国媒体报道,墨西哥政府计划在9月提交的2026年预算案中,对部分中国进口商品加收关税,涉及范围有汽车、纺织品、塑料制品等,这些都是中墨之间贸易体量相对较大的产品。如果计划最终落实,不仅中国商品会受到冲击,其他来自亚洲国家的产品也可能受到牵连。
目前,加征的具体税率尚未明确,墨西哥官方也没有正式回应这一消息,外界普遍猜测方案仍存在调整的空间。但这不禁引出一个疑问:墨西哥为何突然有了这样的念头?这样做,究竟对自身是不是真的有利?
沿着时间线追溯,不难发现墨西哥的动作与美国的施压紧密关联。今年以来,美国方面就不断向墨西哥释放信号,特别是特朗普团队更是频频提出要重新审查美墨贸易协定,甚至以关税威胁施压,意图逼迫墨西哥对中国商品采取限制措施。美国的算盘并不难理解:一方面希望借墨西哥的手,将中国商品挤出拉美市场,从而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担心中国商品经由墨西哥转口进入美国,从而削弱美国的关税壁垒。此前,美国媒体还放出消息,暗示墨西哥可能会配合建立所谓的“北美堡垒”,与美国、加拿大共同打造一个封闭的供应链体系,用以限制中国的进入。虽然墨西哥驻华官员事后否认了这一说法,但美国推动墨西哥站队的意图几乎已经公开化。
然而,从中墨实际贸易关系来看,墨西哥如果一意孤行加税,结果很可能是“吃饭砸锅”,对自身并不划算。众所周知,中国是墨西哥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墨西哥同样是中国在拉美的重要合作对象。墨西哥的工业生产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的电子零部件,例如手机芯片、家电电路板等,缺了这些零件,不少工厂根本没办法正常运作。日常消费层面,中国产的厨具、纺织品和生活用品早已走进千家万户,价格合理、质量稳定,让普普通通的家庭节省了大量开支。与此同时,中国也从墨西哥进口石油、医疗设施等产品,为墨西哥的能源企业和制造业带来了稳定收入和市场扩展空间。
如果加征一定的关税,受冲击的首先是墨西哥普通老百姓。中低收入家庭本就生活拮据,若商品的价值因关税上涨,只会进一步压缩他们的消费能力。其次是墨西哥本土企业。例如,中部地区的纺织厂长期依赖中国布料供应,不仅质量优良,而且成本低廉。一旦关税导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20%以上,工厂要么只能提高售价,结果消费者可能转向购买更便宜的二手服装;要么自己消化成本,利润被进一步压缩,甚至有可能面临裁员、倒闭的风险。零售行业同样如此,墨西哥城许多超市货架上中国产品占了重要位置,如果价格大大上升,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必然下滑,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门店关闭潮。
对此,中国方面的立场一向明确:坚决反对“吃饭砸锅”的行为。中国从始至终坚持公平、开放的贸易原则,在与墨西哥合作过程中强调互利共赢。中方早已多次警告,单方面的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会扰乱全球供应链,还可能让双边合作陷入僵局。事实上,就在5月14日,王毅外长与墨西哥外长德拉富恩特会晤时,双方还强调要加强贸易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体系。短短几个月,墨西哥却传出加税计划,显然与之前的承诺背道而驰。
可以预见,如果墨西哥执意推进,中方必然会采取反制措施,以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本就复杂多变,各国频繁出台限制措施,对全球经济复苏不利。真正能带来长远利益的,仍是相互合作与互利共赢。若墨西哥一味迎合美国的要求,最终受损的不仅是中墨关系,还有墨西哥国内产业和百姓生活。与其当美国的“棋子”,不如重新再回到对话与协商的道路上,这才符合墨西哥的长远利益与国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