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hth最新网站:
飙升突破2.1万元大关,国内均价达21030元/吨,单日涨幅160元。与此同时,国标Mg99.90镁锭价格却处于16800元/吨的低位,镁铝价格比跌破0.8。这背后是一场由新能源汽车和电瓶车引领的“材料革命”,铝的“高价”与镁的“性价比”形成鲜明对比,轻量化需求推动镁消费量有望在2025年创下新高,镁应用增量或将冲击镁铝价格比的“隐形天花板”。
长达18个月的镁价低迷与铝价高企的极端背离,使镁合金的“减重红利”全面爆发:
1. 新能源汽车领域:镁合金凭借密度仅为铝64%的优势,在电池包外壳、轮毂、支架等多个核心部件实现“铝改镁”批量替代。2025年6月,仅问界品牌的镁合金订单量激增,单车用镁量高达18kg,减重效果非常明显,直接为用户节省电费成本超2000元/车。据测算,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中30%的铝制部件改用镁合金,将新增镁需求约15~20万吨/年,相当于2024年全球原镁过剩量的1.5倍,凸显了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潜力。
2. 电瓶车领域:在新国标对整车限重55kg的严格要求下,“镁代塑”浪潮汹涌而来。镁合金车架(1.2kg)全面替代传统钢管(2.8kg),电机外壳也开始用镁替代塑料,整车减重超20%。国内龙头品牌雅迪、爱玛的镁合金车型渗透率从2024年的5%飙升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28%,单辆用镁量突破4.5kg。按照国内500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年产量以及工业与信息化部2025年7月24日举行的“电瓶车有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当前我国电瓶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市场存量替换需求,仅此领域就将新增镁需求约10~15万吨/年。
3. 其他新兴领域:轻量化趋势下镁合金的应用限制范围也在向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低空飞行器和机器人等领域拓展,这些刚需逐步推动镁消费量的上升。
历史经验表明,镁铝价格比在1.2以下时,镁合金成本优势凸显,而超过1.3则会抑制“镁代铝”进程。然而,本轮需求结构的变化正重新定义这一规律:
1. 供给端失衡:2025年上半年,镁价一度跌破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安徽、宁夏、山西等地高成本产能关停超60%,全国原镁产能利用率跌至48%。与此同时,消费增量的出现加剧了供需失衡。截至2025年9月12日,主产区可流通库存从2024年底的7.2万吨骤降至1.5万吨,供需缺口提前显现。
2. 需求端韧性: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减重收益可量化——每减重10kg,续航里程增加1.5km。这种清晰的收益模型,使车企对镁价容忍度提高。同样,电瓶车“限重令”政策约束也令镁合金应用具有刚性需求。即便镁价涨至铝价的1.2倍,单车成本仅增加不足300元,仍低于铝制部件的减重机会成本。
第一阶段(至2025年10月):库存缺口与成本修复压力将推动镁铝价格比从当前0.8以下修复至0.85。
第二阶段(2025年四季度):随着新能源汽车Q4抢装潮及电瓶车年底冲量,需求将推动镁铝价格比修复至0.95。
第三阶段(2026年):若铝价维持在2万元以上,且新能源汽车“镁代铝”渗透率突破20%,镁铝价格比或将达到1.05,甚至突破1.2的隐形天花板。届时,电瓶车“镁代塑”需求将成为价格稳定的强力支撑。
镁价上行,已不再是铝价上涨的简单延续,而是轻量化需求驱动的“镁定价权”重构。新能源汽车、电瓶车以及轨道交通等领域的用镁增量,正在形成较为强大的需求洪流。按此趋势,2026年以后,约30万吨的新增需求将吞噬全球原镁过剩产能,从根本上逆转市场格局。1.2倍的镁铝比天花板或将被“政策刚需”与“续航经济”联手击穿,镁价最终将从铝的“影子”跃升为轻量化时代材料价值的标杆。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